5月21日,黔南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毅主持召开十四届人大第三十次会议,听取黔南州检察院《关于2017年以来全州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工作情况的报告》,黔南州检察院检察长马涛就全州公益诉讼工作基本情况、主要做法、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四个方面作了专题报告。
2017年以来,黔南州检察机关从黔南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,切实增强开展公益诉讼工作的责任感、使命感和紧迫感,全力打造“三个三”工作模式,推动公益诉讼质效双提升。
一是聚合三方力量,打造公益诉讼工作新格局。坚持主动汇报,主动争取关心支持。始终把扎实推进检察公益诉讼工作作为践行“四个意识”、落实“两个维护”的实际行动,坚持定期、全面向党委、人大、政府、政协主要领导汇报公益诉讼工作情况。坚持上下一体,切实加强组织领导。印发了《黔南州检察机关全面开展公益诉讼工作实施方案》等方案6个,建立了月通报制度和考核制度,多次召开全州公益诉讼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公益诉讼工作。坚持内外联动,努力形成工作合力。着力抓好“内部一盘棋”工作格局,制定了《黔南州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内部协作配合规定》,强化内部协作配合,共同促进公益诉讼工作依法开展。
二是创新三项机制,拓展公益诉讼线索新渠道。建立案件线索反向审视机制。通过“回头看”的方式发现线索,重点聚焦生态和环境资源保护、国有土地出让、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犯罪案件进行梳理。建立案件线索统一管理机制。各业务部门在履行职责中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,及时移送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统一管理。建立案件线索举报奖励机制。实行案件线索举报奖励机制,深入社区、街道,开展主题公益诉讼普法宣传,引导、鼓励社会公众主动发现、踊跃举报公益诉讼案件线索。
三是注重三个结合,提升公益诉讼案件新质效。注重围绕中心和突出特色相结合。结合当前脱贫攻坚、扫黑除恶等中心工作,加大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保护、食药品安全领域案件办理力度,努力实现双赢、多赢、共赢的法律监督局面。注重诉前建议和提起诉讼相结合。坚持诉前建议为主、提起诉讼为辅的工作方式,以真诚、主动、准确的诉前检察建议促进行政机关履职整改。注重公益诉讼和智慧检务相结合。积极探索智慧检务与公益诉讼深度融合,在全省率先打造“检察+无人机”公益诉讼工作模式,有效解决了公益诉讼线索发现和取证难问题,实现检察工作与技术创新的又一实践。
截止2019年4月,黔南州检察机关共摸排公益诉讼案件线索1477件,立案1427件,其中涉及环境资源领域1066件,食品药品领域185件,国土出让领域46件,国有财产领域130件。办理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案件1408件,其中涉及环境资源领域1048件,食品药品领域181件,国土出让领域45件,国有财产领域134件,已追回国有资金11291余万元。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3件,其中2件涉及食品安全,法院均支持了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,1件涉及生态环境,法院正在办理中。
在审议和讨论中,主任会议认为,全州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,把公益诉讼工作放在全州经济发展大局中谋划,集中办理了一批党委政府关注、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案件,有效维护了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,促进了依法行政和法治黔南建设,一致表示赞成。同时,会议要求全州检察机关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、加大办案力度、加强队伍建设和组织保障、加大宣传,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。